玄奇世界
玄奇世界>佛語音像>佛像>帝釋天(釋提桓因)

帝釋天(釋提桓因)


帝釋天,梵文全名 Śakro devānām indraḥ,音譯為「釋提桓因陀羅」、「釋提桓因達羅」,意譯為能天帝。在梵語中,釋迦(Śakra),意思是能夠、有能力,佛教相傳這是他的姓。提婆(deva),是天人、神明的意思。而因羅陀(Indra),是王者、征服者、最勝者的意思。名稱意為「能夠為天界諸神的主宰者」。按其原文,原應翻譯為釋天帝,但在漢譯時,為順從漢語語順,將梵語順序反轉,稱其為帝釋天,又稱帝釋、釋天、天帝。在《雜阿含經》中,曾列舉帝釋天的名稱,有釋提桓因、富蘭陀羅、摩伽婆、娑婆婆、憍屍迦、舍脂缽低、千眼、因提利。

帝釋天是吠陀經典中最重要的神明,出身提婆(deva),是天界之主,在古印度神話中有首要地位。但在吠陀時代後期,其地位慢慢被削弱,最後被降為次要神明,位階低於梵天、濕婆與毗濕奴之下。

在佛教傳說中,帝釋天為忉利天之主,統率諸天的天人。在一些傳說中,帝釋曾被稱為藥叉天,因此可能出身夜叉,統率夜叉眾。其妻子舍脂,傳說出身阿修羅,但也有稱其為夜叉的傳說。

《長阿含經》記載,帝釋天曾要求焰摩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天子來協助他與阿修羅王作戰,似乎暗示他的地位高於其他四天。《大智度論》記載,帝釋與阿修羅戰鬥時,居於中央,左方為伊舍那天,右方為婆樓那天[10]。

在佛經中,帝釋天被稱為天主,或諸天之主,而大梵天王被稱為娑婆界主。佛教相信,梵天與帝釋天經常對佛陀提供保護,參與釋迦牟尼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