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奇世界
玄奇世界>佛語音像>佛像>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梵文:अवलोकितेश्वर Avalokiteśvara;藏文:སྤྱན་རས་གཟིགས་དབང་ཕྱུག,藏語拼音:Chenrezigwangchug),又譯為觀自在菩薩、光世音菩薩,漢語音譯「阿婆盧吉低舍婆羅」、「阿縛盧枳低濕伐邏」,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薩,同大勢至菩薩一起,為阿彌陀佛的左、右脅侍菩薩,並稱「西方三聖」。同時祂也是四大菩薩之一。

大乘佛教佛經稱某些菩薩在遠古已成佛,他們以大慈悲心,為度眾生示現菩薩形象,重入世間教化救援。觀世音菩薩即是其中之一;過去佛號是正法明如來。

觀世音菩薩的起源目前已不可考,在大乘佛教的信仰中,稱他是阿彌陀佛西方淨土中的大菩薩,如《無量壽經》記載觀世音菩薩與大勢至菩薩同為西方極樂淨土中阿彌陀佛的左右脇侍菩薩。

《悲華經》敘述阿彌陀佛於過去生中曾為轉輪王無諍念,是名為公主,不咰出家之後,即號「觀世音」;在久遠的將來,阿彌陀佛涅槃後,不咰將候補成佛,號「普光功德山王如來」。據《悲華經》卷二記載,觀世音本名不煦,是無量劫前轉輪王無諍念的長女,因為其在寶藏佛前發願:「願我行菩薩道時,若有眾生遭受種種苦惱恐怖,退失追求正法的信念和力量,墮落到沒有光明的大黑暗處,身心不安憂愁孤獨貧窮困苦,沒有人可去請求保護,沒有依靠也沒有屋舍。如果他能夠憶念我,稱念我的名號,那求救的音聲被我天耳所聞,被我天眼所見,如是一切苦難眾生,若我不能為其免除如此種種痛苦煩惱,則我終不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果。」

寶藏佛即為祂授記:「善女子!你觀人天及三惡道一切眾生,發大悲心。想要斷眾生諸煩惱故,要令眾生住安樂故,善男子!我當字你為觀世音。」此說菩薩因地具大悲心,普令眾生離開種種苦得到種種快樂,因此寶藏佛為不咰命名為觀世音。

不空三藏所譯出的密教《大樂金剛不空真實三昧耶經般若波羅蜜多理趣釋經》中認為無量壽佛(阿彌陀佛的另一名稱),又名「得自性清淨法性如來」、「觀自在王如來」,在西方清淨佛土中,他即現佛身。但在五濁惡世中,他即以觀自在菩薩的形像出現。

不空三藏所譯《大方廣曼殊室利經》又說,觀世音菩薩將以「平等光明普照如來」的名號成佛,但在此經中並未提及他與阿彌陀佛的關係。
而在其他經典上說此觀世音菩薩,於過去無量劫中,早已究竟成佛,名號『正法明如來』,釋迦牟尼佛曾經是他的弟子。由於他的大悲願力及所發菩提心,為了安樂一切眾生成就一切眾生的道業,故仍然示現為菩薩。因祂以救苦救難為己任,故在民間的影響極為深遠。

《楞嚴經》則認為過去曾經有佛,名「觀世音」,觀世音菩薩為其弟子,故也稱「觀世音」。

觀自在菩薩的代表本願。應該是以《悲華經》與《華嚴經》等記載的誓願,作為觀自在菩薩的代表本願。

水月觀音

《悲華經》記載:從前過恆河沙等阿僧祇劫之際,觀自在菩薩的本地是無諍念轉輪聖王的公主,在當時的寶藏佛前面迴向、發願說:「我之所有一切善根,盡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願我行菩薩道時,若有眾生受諸苦惱、恐怖等事,退失正法,墮大暗處,憂愁孤窮、無有救護、無依無舍,若能念我、稱我名字,若其為我天耳所聞、天眼所見,是眾生等,若不得免斯苦惱者,我終不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又迴向、發願說:在安樂世界的無量壽佛進入無餘涅盤、正法時期過後,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華嚴經:觀自在菩薩章》〈觀自在菩薩常救護一切眾生令離諸怖願〉:

願一切眾生離險道怖。離熱惱怖。離迷惑怖。離系縛怖。離殺害怖。離王官怖。離貧窮怖。離不活怖。離惡名怖。離於死怖。離諸病怖。離黑暗怖。離遷移怖。離愛別怖。離怨會怖。離逼迫身怖。離逼迫心怖。離憂悲愁歎怖。離所求不得怖。離大眾威德怖。離流轉惡趣怖。 願諸眾生。若念於我。若稱我名。若見我身。皆得免離一切恐怖。滅除障難。正念現前。複教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至不退轉。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中提到了觀世音菩薩何以具有「千手千眼」: 觀世音菩薩重白佛言:世尊!我念過去無量億劫,有佛出世,名曰「千光王靜住如來」。彼佛世尊憐念我故,及為一切諸眾生故,說此「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以金色手摩我頂上作如是言:「善男子!汝當持此心咒,普為未來惡世一切眾生,作大利樂。」我於是時,始住初地,一聞此咒故,超第八地。我時心歡喜故,即發誓言:「若我當來,堪能利益、安樂一切眾生者,令我即時,身生千手、千眼具足。」發是願已,應時身上,千手千眼,悉皆具足;十方大地,六種震動;十方千佛,悉放光明,照觸我身,及照十方,無邊世界。